永顺着力争创体育强县出亮点结硕果
红网永顺站(特约记者覃遵奎通讯员彭南海)9月13日,记者在永顺县体育局采访时了解到,该县积极树立金牌意识,重点打造体操亮点,着力争创体育强县,认真推行《奥运争光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参加省级以上比赛40余次,夺得省级以上金牌120余枚,向国家和省专业队输送了商春松、马继游、符敏等10多位优秀体育人才,荣获“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业余训练先进单位”、“湖南省体操强县”等荣誉称号,被授予“湖南省体操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该县将体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四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内容,把体育基地建设列入县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体操基地检查训练工作,了解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及时解决基地建设、师资力量和办公经费紧张等实际困难。在体操基地网络建设上,该县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有力措施,加强监管促进发展,初步建成了以县业余体校为主体,各网点示范校、业训基地为基础,辐射城乡的业训网络。体操基地已建成业余网点校5所,设有体操、田径、篮球、武术等竞技项目,其中体操为县重点项目。在基地经费投入上,采取上争、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将体操训练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资金20万元,县体彩公益金每年投入体操基地训练参赛经费5万元以上,确保基地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注重建设教练队伍,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年初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状,促进提高训练质量。在进行岗位自学和老教练传帮带的同时,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请省体操中心的教练来基地指导训练,并送教练员到省里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教练业务水平。
该县注重选材精心培养,以《湖南省体操科学选材标准》为依据,结合本县实际,在选材范围上,以灵溪一小为依托,面向全县招生,特招州内的优秀体操苗子,也接受委托培养的省内其它地区的体操运动员。在选材方法上,采取老师推荐,教练观察、家长自荐等多种方式进行初选,通过测试、试训、集训、比赛等方法筛选确定适合体操项目的运动员苗子。该县根据季节、气候及运动员的年龄、组别,确定运动员的训练时数与时间,确保年训练日达到280天以上。在内容上坚持全面平衡,按照训练大纲,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素质、心理素质等进行全面训练,注重各项素质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坚持因材施教,建立运动员训练档案,把训练中的技术难点、训练体会、训练成绩记录存档,进行个体分析,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有效提高。同时,坚持对运动员人文关怀,每逢重要节日,组织开展对运动员慰问活动,尤其运动员在省集训期间,坚持实地鼓励运动员强化训练,增强运动员训练信心,鼓励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体操后备人才。
该县努力探索“体教结合”新模式,大力推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实现了读书、训练两不误。多年来,一批批小队员已经从小娃娃成长为优秀的运动员,并且在国家、省级大赛中崭露头角。商春松、马继游、符冰、符敏等学生走进省体操队、国家队。商春松在2012年亚洲体操锦标赛中获得3金1铜的好成绩,并在2013年的全国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夺得3金2铜的辉煌战绩,成为国家女子体操队最有潜力的全能性选手。马继游在全国第九届全运会上获得蹦床冠军。三年来,在全省少儿体操锦标赛中,捷报频传,连年进步,2011年获13金10银5铜,全省排名第三;2012年获14金12银14铜,全省排名第二;2013年体操比赛中共获11金17银14铜,全省排名第一。
图为体操小娃娃认真训练。 通讯员彭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