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建国 通讯员 邹丽君
漫漫申遗路,深深故乡情。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的“妇女之家”把组织妇女开展的各项活动与宣传申遗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妇女“半边天”作用。
司城村“妇女之家”组建了4支100多人的巾帼志愿队伍,农闲时,组织妇女将当地传统风俗、民族文化、土司文化及保护老司城遗址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编排成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土家歌舞,在节庆日和游客较多日集中到司城村部楼、摆手堂进行民族歌舞表演,让游客参与,在自娱自乐、潜移默化中感受老司城土司文化的静谧与深厚。
在老司城节目编排中,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村妇女发展协会副会长魏光秀可谓是费尽心血。她今年50出头,育有两儿一女,能讲土家语,会唱土家歌,会跳摆手舞。申遗成功前,她一直住在县城。为了教司城村龙沙湖组的妇女学土家歌舞,她每天自费包车在县城和老司城之间往返。有人曾问她,“你到底图什么呢,又没有钱,天天唱啊跳啊的不累么”,她说,“只要老司城申遗成功,啥都值得”。2015年3月,为宣传老司城申遗准备举办一次大型的土家族服装展示大赛,魏光秀主动负责节目的排练。当排练进行到最后阶段时,腊月三十那天,她出了车祸,伤了腿脚,不能行走,她就让小儿子背着去看排练,得知毛古斯队伍需要六个人,目前还差一个,她立马做小儿子的思想工作,让他上场,事后儿媳妇曾笑着说:“要是你有六个儿子就好了,正好凑成一队”。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他们的队伍在大赛上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魏光秀还把老司城美景编写成土家山歌唱起来,“下面有座祖师殿,里面供着活神仙”、“罗汉晒肚太坪坡,对面美女梳脑壳”。还有向夙愿、高军等多次积极主动配合县委县政府为宣传老司城服务,为游客当免费导游,介绍老司城遗址及土家文化。
在老司城,土家织锦让她们绽放不一样的青春,土家族织锦技艺已经成为司城文化中的亮点。“你认为自己为申遗付出了多少”,年轻的织锦女孩答道,“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我只会织锦”。她叫喻婷,是司城村妇女发展协会会员,今年27岁,是土生土长的老司城女儿,肄业于连洞职中。自老司城申遗开始,她一直关心着家乡的申遗,去年回家偶然参加了司城村土家织锦培训后,便决定留在了这里。受到曾祖母影响,她小时候就想学习织锦,恰好遇上了申遗,得知这里需要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为老司城的游客展示土家族织锦,传承土家织锦技艺,她也想尽自己微薄之力。“为什么总是待到老司城,外面工资多高啊,再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不抓紧结婚,以后怎么嫁得出去”,面对村里长辈的善意劝说,喻婷只是报以微笑。司城村土家织锦室里一共有6个年轻女性,她们一心一意地织锦,织出的成品挂在织锦室里供游客观赏,如果有游客询问,她们就会对土家织锦图案、样式、织法一一进行解说,介绍土家族的织锦文化,游客如果有要求她们还会现场展示织锦技艺。
为进一步宣传老司城,在县妇联的组织下,“妇女之家”结合老司城本身的文化内涵,开展学习交流,促进妇女工作发展,在县妇联的组织下,司城村妇女发展协会80多名会员与芙蓉镇交流学习,观看了当地妇女组织的土家文化表演活动。协会成员现场齐唱土家歌,与芙蓉镇妇女共跳摆手舞,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积极与双凤村进行文化交流,做精老司城文化。双凤土家文化保留完整,毛古斯舞、摆手舞、打溜子、土家织锦、梯玛神歌、土家族婚嫁歌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大坝乡双凤村妇女主任严水花不仅是土家文化表演的爱好者,更是土家族文化传承人。司城村“妇女之家”经常邀请严水花指导司城村歌舞编排工作,帮助老司城打造土家文化品牌。严水花曾说:“老司城发展越好,土家族文化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传承。今年为了宣传老司城及土家文化,在土家族服饰展示大赛中,因为人手不够,我们家祖孙三代六口人一起在全县人民面前走了模特步”。
作者:彭建国 邹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