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顺
安置区里欢声笑语多
2022-03-25 17:39:44今日永顺 字号:

春阳抚照,万物滋荣。近日,笔者走进永顺县泽家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映入眼帘是洁净的道路、整齐的楼房、居民的笑脸……

集中安置区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幸福新起点,“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关键!县公安局驻泽家镇易地搬迁安置区乡村振兴工作队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多管齐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设平安幸福安置区。

小区环境“靓”起来

“没想到打扫卫生都有先进奖,拿到了这个先进,今年我要更加认真地打扫安置区的卫生了!”泽家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保洁员彭二文,拿着300块钱奖金笑着说道。

安置区的卫生状况,过去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和工作队头疼的事情,搬迁群众生活区域从独门独户的农村庭院变成了群居的现代化小区,但生活习惯还未实现彻底转变,公共区域垃圾乱扔、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保洁员年龄大、难管理等问题,小区卫生状况一直难以改善。

为解决这一难题,县公安局工作队一方面创新推行保洁员考评机制,通过日常查看分工区域环境卫生情况对保洁员进行考评,对认真负责的保洁员予以奖励,对屡教不改的进行清退,激发了保洁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安置区微信群、上门入户宣传等方式,加大对年轻群体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年轻群体带动老年群体逐渐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凝聚了“共治共享”的共识,小区环境卫生水平显著改善。

干群关系“暖”起来

在安置区办公室,有一本登记簿,一条一条地记载着小区居民的烦心事,为小区党员干部与群众架起了连心桥。

“安置区红白理事会缺少厨房用品。”“三期C栋2单元203、204两家因下水道堵塞,污水漫进家中。”工作队队长彭泽彪,队员周明、彭雁英在登记簿上一笔一笔记录着发现的问题和群众的期盼。

罗钢胜是拔古村村民,现居住在小区3栋,时常接一些零工活,身患精神病的妻子朱映只能独居在家。细心的彭泽彪发现朱映会时不时从窗口探身出来看外面,存在极大隐患,彭泽彪二话没说立马联系工人为他家装上了不锈钢护栏,群众生命安全有了保障,彭泽彪的心也就放了下来。

2021年,这本登记簿记录了57件群众的期盼,办结了57件群众的期盼,让搬迁群众享受到“管家式”“保姆式”便民服务,进一步浓厚了党群鱼水情。更有向四等一批群众深受感染,自发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搬迁群众“富”起来

“现在我们安置区的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又方便照顾家庭,大家在一起做事,心里好满足!”肖维艳高兴地说道。肖维艳是贵州省外嫁猫子塘村的媳妇,负责安置区惹巴妹扶贫车间工作,吃得苦,霸得蛮,为人热情爽快,深受安置区居民的认可。

向四是拔古村远近闻名的女强人,通过多年打拼,和丈夫在浙江余姚创办了楚恒五金厂,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家乡支持我发家,我要时刻记得回报家乡。”他们夫妻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21年,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人便委托亲人捐赠非物质文化遗产服装4套、热水瓶60只,支持村里“七一表彰大会”和“泽家镇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

在镇党委政府与县公安局工作队支持和引导下,361户1460名搬迁群众牢固树立“干事创业靠自己”的理念,实现就近务工125人,外出务工859人,带动发展油茶2190亩,稻花鱼养殖100余亩,真正走上致富路。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 彭建军 谢吉海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