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融媒7月3日讯(全媒记者 彭建国 通讯员 徐敏 彭水英)今年来,永顺县妇联积极推进湖南省重点民生实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着力打造永顺县家庭教育特色品牌“青鸟童行”计划,在人才队伍上聚力、在服务指导上用力、在家庭教育上发力,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设立乡镇家庭教育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联合县关工委、县教体局,设立荣众留守儿童、保坪、西米、松柏等200多个“家庭教育服务点”,深入开展“向阳花”行动,组织家庭教育讲座530多场次,服务家长40000多人。同时利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好家规、好家风、好家训”三位一体教育,为家庭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队伍建设上聚力。永顺县妇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年龄差距、认知差异、身份差别等实际问题,尊重家庭多样性、特殊性,号召家长、教师、医护人员、公检法司及其他系统公职人员等不同群体参与到行动中来,创新工作方法,结合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在永顺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室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咨询点,为不同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家庭教育指导更贴实际,使指导服务对象更有共鸣。
在服务指导上用力。永顺县妇联因地制宜,从人力物力多方位考量,从时间空间多角度谋划,制定科学可行的家庭教育讲座场次安排,在县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00场、农村430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近90%。同时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区域全覆盖。为突破地域限制,永顺县妇联“线上+线下”双头并进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落地落实;线上通过县妇联微信公众号开设网上学习平台、湖南省网上家长学校(家校共育网)提供线上视频课程指导服务。
在家庭教育上发力。永顺县妇联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延伸到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心理辅导、卫生健康、普法用法、安全应急常识、清廉家庭建设、未成年人保护等各个方面。与县纪委监委联合开展“清风传家·廉润永顺”“好家风·好传承”主题活动,联合县心育协会开展心理辅导2次,结合“利剑护蕾·雷霆行动”、女童保护普法宣传“双百行动”等开展普法活动8次,利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讲座专题宣传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
永顺县妇联致力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普及,出实招,见实效,促进永顺县家庭教育高质量、常态化发展。
积极发掘县内优质家庭教育资源,通过筛选审查,聘请第一批县级家庭教育讲师63名,汇聚州级家庭教育讲师17名。坚持“吸纳、培育、培养”的讲师成长模式,搭建讲师经验分享平台,组建家庭教育讲师评审团,开展讲师集中培训2场,常态化开展“周五”家庭教育讲座12场。明确讲师职责,传授讲课技巧,树立发展方向。不断研发和遴选家庭教育指导精品课程,鼓励讲师分享优质课件,在“向阳花”行动有序推进中,定期安排讲师试讲磨课,截止目前已安排讲师磨课22期,帮助讲师查找问题、调整讲课风格、改善讲课内容、不断精进发展,以家风家教、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为重点,为永顺县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和更为精准的指导。
开展“好家规、好家风、好家训”教育活动。聘请60多名家庭教育讲师及20多名“五老”人员为县“好家规,好家风,好家训”讲师团成员,重点开展家庭教育“向阳花”行动及党史教育、普法教育、家庭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劳模精神等宣讲。讲师团先后深入到全县乡村40多个站点对家长和学生开展家庭教育及“家规、家风、家训”知识讲座,发放学习资料2万多份,受教育学生家长达4万人。在高坪乡西米村创办家庭教育“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示范点,开展集中授课18次,利用本村的模范典型,采用座谈、院坝会等形式宣传;还上门入户座谈,收集、整理“好家规,好家风,好家训”110多条,做成牌匾93块悬挂在各家大门口。
西米留守儿童学校退休教师向昌嗣上下9代人从教在当地传为佳话。他家的家训是:“力执教规承祖业,勤启文明报国恩”,从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叔父到他本人,到儿子、孙媳,连续9代10人执教,他的孙子向贞明在北京国家某部门工作,孙媳在北京东直门学校任教,2019年获教育部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创新线上线下教育模式。县荣众留守儿童学校线上创办“家长学校”,探索出了独特的“家长学校”“线上主导,线下体验”的“三平台、三主线”教育模式。利用“班级微信平台”“育儿讲堂平台”“育儿沙龙平台”,抓住亲情建设、感恩教育、自强自信“三条主线”。幸福分享孩子的成长过程,传授家长育儿知识,互相增进家长育儿智慧,通过不断深化家庭教育,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建国 徐敏 彭水英
责编:彭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