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记者 余光龙 彭蓉
11月7日,“神秘湘西· 遇见永顺”第三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2024年土家族舍巴节在永顺县土司大营成功举办。湘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高湘文,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向汝莲,永顺县委副书记熊石宁,副县长彭忠华出席活动。
此次活动由中共永顺县委宣传部、永顺县文化旅游广电局、永顺县文旅集团主办。据介绍,舍巴节又叫“舍巴日”,汉译是“做敬祖先的事”“跳摆手”。土家族舍巴节是以缅怀祖德、庆丰祈福为愿景的一种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民族节庆活动,它涵盖了土家摆手、毛古斯、梯玛歌、摆手歌、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及土家织锦、民间戏剧、民间游艺、民间剪纸等一系列原生态文化活动,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薪火相传的综合载体。“舍巴节”2006年6月入选湖南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2017年,永顺县土家族“舍巴节”在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上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此次舍巴节涵盖了祭祖仪式、歌新酒、哭嫁歌+找摸米、汉戏新韵、摆手团圆等五个环节。
一、祭祖仪式
升龙凤旗:龙凤旗是土家族彪悍精神和民族团结的象征,每逢土家族举行重大节庆盛事,必先升龙凤旗。
梯玛祭祖:梯玛祭祀是土家族的一种古老宗教仪式。“梯玛”在土家族语里是“敬神的人”,他们被认为是人与神之间的沟通者,他们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世代代延续着古老的传奇,维系着民族心灵的根脉。
梯玛头戴法冠、身穿红色长袍,下着八幅罗裙,手持八宝铜铃和司刀,脚踩罡步,吹响牛角号,铜铃声促,一边跳舞,一边用土家语吟唱着梯玛神歌,为土家人消灾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土家族梯玛神歌主要分布在湘西酉水流域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四县土家族聚居区,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浓郁,对土家族人文社会影响深远。2008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二、歌新酒
土家人热情好客、真诚大方。在这重要的节日里,酒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每当贵客临门,土家人总会慷慨地拿出自酿的美酒来热忱招待,以此表达内心的真诚。
美酒飘香,情谊绵长。这一碗碗美酒,是土家族儿女的热情与真诚。
三、土家族婚俗 哭嫁歌+找摸米
土家族哭嫁是一种独特的婚俗文化现象。土家族姑娘出嫁前,通常会哭唱半个月至一个月,是新娘为了表达离别之情,由新娘哭诉,亲人们劝慰开导的一种以哭伴歌的形式,它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十分悲戚,哀婉动人,催人泪下,音乐家们誉之为“中国式的咏叹调”。哭嫁歌是一部奇特的土家族抒情婚姻史诗,是一部形象的土家族婚俗史,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在土家族婚俗里,有个有趣环节叫找摸米。摸米呢,是指男方的迎亲代表,也就是伴郎。在婚礼期间,女方亲友会寻找男方的摸米。姑娘们在哭嫁同时寻找摸米,找到后会往其脸上抹上锅灰,以此表达爱慕,所以在土家族习俗中有 “抹把锅灰表示爱” 的说法。
四、汉戏新韵
汉戏是湘西地方大戏剧种,它兼有高、弹、昆三种声腔,其中又以演唱弹腔为主。汉戏非常讲究八门功夫,即头、眼、口、手、腰、腿、裆、罡,同时也极为注重喜、怒、悲、愁、惊、疑、呆、癫这八种感情的表达。
湘西汉戏是永顺县五大传统地方戏剧之一,其影响深远。《汉戏新韵》选取了湘西汉戏《王宝钏》《大登殿》《铡美案》这三出经典剧目里的经典唱段,以时尚的编曲和配器方式,重新创排了一出精彩的汉戏联唱。
五、摆手团圆
土家族舍巴节离不开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的一种大型歌舞,是土家族人民群众性盛大的文化活动。它既具有悠久的历史,又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是土家族艺术珍品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摆手舞的动作有农事活动、爬山涉水,日常生活和狩猎征战等,整个歌舞,表现了土家人民刚强、粗犷、豪放、豁达、大方的性格和纯朴、勤劳、勇敢、憨厚、文明的品德。
(图片由朱能贤提供)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余光龙 彭蓉